主題一:通識課程

  • 通識課程修習規定為何?應修滿幾學分才可畢業?

    本校大學部學生應修滿通識教育共32學分,含基本能力課程14學分(國文4學分、英文6學分、體育4學分)與通識18學分;且通識各領域每一領域至少需修習2學分。通識課程架構及相關規定請參閱通識中心網站說明,網址:
    https://www.cge.ntnu.edu.tw/article_d.php?lang=tw&tb=4&id=1827

     

  • 每學期的通識課程修習學分有上限嗎?

    目前通識課程沒有設定每學期學分修習上限,但為了使專業與通識課程均衡修習,維持學習品質,建議同學一學期修習通識課程以不超過3門為宜。

  • 修習通識課程,有系所限修條件嗎?

    原則上沒有限修條件,惟部分通識課程教師為避免學生重複修習相近學科,設限特定學系不得選修。

  • 本校是否實行校際互選通識課程?

    本校目前與臺大、臺科大、臺北醫學大學有部分通識課程開放互選並認抵學分,學士班一般生免收學分費。

  • 自主學習課程有哪些?  

    自主學習課程分為兩大類:

    1. 通識教育課程
      • 「自主學習:自主探究」與「自主學習:專題探究」,各 2 學分。
      • MOOCs(線上課程)最多可抵免 4 學分(僅限本校學生)。
      • 更多資訊請見:通識教育中心
    2. 基本能力課程
      • 中文寫作與表達:自主學習
        • 3–6 人組隊申請,自行規劃學習方案。
        • 計畫需包含三種寫作主題:應用寫作、評論寫作、自由寫作。
        • 完成後可獲得 2 學分。
        • 詳細資訊:課程網站
      • 英文(三):自主學習
        • 學生可依需求自訂學習目標與計畫,並由教師提供指導與諮詢。
        • 完成計畫後,需繳交學習紀錄與成果報告,經審核通過可獲得 2 學分。
    詳細資訊:課程網站
  • 「自主學習:自主探究」與「自主學習:專題探究」兩門課程有何不同?  

    1. 自主學習-自主探究由教師與學生共構自主學習課程,學生須於開學前繳交自主學習計畫書,經教師審核後輔導學生展開執行。課程核心以通識博雅為基礎,並融入跨域學習、議題導向、社會實踐、自主倡議,以及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(SDGs)相關的主題,鼓勵學生多面向思考與探索。
    2. 自主學習-專題探究由兩人以上組成團隊,自主規劃至少32小時的學習課程。主題需具跨域或議題導向性,並可結合永續發展目標(SDGs)、社會實踐或自主倡議等面向。團隊須自行尋找合適的指導教師,並於前一學期提出申請。計畫書需經通識中心課程委員會審查通過,並依審查委員建議修正後,方可正式執行。